发布时间:2017-12-12 珠江时报
2017国际创业人才佛山交流会暨项目路演及对接会在佛高区举行,创业人才了解佛高区产业载体的发展情况。
海内外创业人才到力合(佛山)科技园参观。
国视精密的实验室内先进设备齐全。
12月4日至5日,2017国际创业人才佛山交流会暨项目路演及对接会在佛山高新区举行,11个海内外优质项目与佛山企业“零距离”接触,其中过半数的项目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此次交流会作为海内外高端人才落户佛山的又一契机,为佛高区带来了一次展现其创业沃土的良机。
其实,奋进中的佛山高新区始终求贤若渴。一个个先行的政策保障,激发起一批批人才精英干事创业的极大热情;一项项深入人心的举措,成就了一个个人才团队创新的光荣与梦想……佛山高新区正敞开怀抱,迎接更多的人才到这片土地发挥才智,创业安家。
抛红利出台扶持政策提升引才留才竞争力
参与2017国际创业人才佛山交流会暨项目路演及对接会的都是分量十足的人物,比如有美国YEMA电子公司副总裁姜庆华、美国科学之星首席执行官谢云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生物信息科学家杨易东等。
其实,佛山高新区一直都是处于“求贤若渴”的状态。早在10年前,坚美铝材就提出了走品牌战略、转型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发展路线,而前三者均以人才作为支撑,足见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几年该公司发展眼光定位全球化,企业对高端人才甚至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正不断加大。
坚美铝材只是其中一例。正如参与本次交流会的佛山市道汇康投资管理中心合伙人曾展明所言,政府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向企业伸出“援手”,加快建设与高端人才匹配的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以人才红利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落户本土,提升引才留才的竞争力。
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风向标”。当前,广东省正实施“珠江人才计划”,致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与此同时,佛山市印发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为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积累,不断加快佛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而南海区正通过“蓝海人才计划”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团队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把南海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在佛山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初的10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的规划总面积近600平方公里,25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佛高区人大胆探索、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佛山高新区深知,每一次经济增长的跨越,无不源自创新和变革。而这一切,均指向同一个核心——人才。
为落实人才立区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佛高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集聚,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今年4月,佛山高新区制定《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目配套及奖励办法(修订)》,设立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目配套扶持专项资金,每年资金总规模不少于1000万元。
目前,佛山高新区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契机,开展“双自联动”工作,在增强政府服务创新发展能力、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发展、国际化高端科技服务体系、科技金融结合、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面向全球招揽带技术、带项目创业创新的顶尖人才团队。
搭平台建设双创载体推动企业与人才对接
佛山是中国南方极具活力的产业之都,是亚太最具经济活跃度的香港-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门户。而佛山高新区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高地,产业集群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提速迈向全国高新区20强,近年来,佛高区就如何吸引海内外创新资源、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等问题进行探索与推动。
7年前,已过5旬的王晓东博士从英国回来,寻找“伯乐”谋创业,恰逢坐落于佛高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百合医疗公司拓展核心产品线,需要高端人才作为支撑,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如今,百合医疗已拥有专利121件,平均每年新增专利近7件。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在佛山高新区的牵线搭桥下,百合医疗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在产学研等方面的力度仍在不断加大。
忆起回国创业之路,王晓东坦言,在促成企业与人才合作方面,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政府搭建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平台,推进企业与人才团队‘结对子’,帮助创业团队寻找‘伯乐’。”
王晓东的成功创业案例并不是偶然。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引才、用才、留才的最优机制便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企业家主力”的核心理念。因此,佛山高新区主动搭台,穿针引线扮好企业与人才团队的“媒人”角色,为有科研需求的企业和有创业意向的科研团队搭建好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互相认识、互相沟通了解,促成合作。
创新平台是企业发展的“聚宝盆”。近年来,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佛山高新区更是大力实施“傍大学、傍机构、傍人才”战略,以力合(佛山)科技园、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软华南IT创业园等产业孵化器、科研机构为依托,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的合作,建设有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东3D打印应用技术中心等10多个与本地产业相契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功能,助推企业创新发展迈向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2016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出炉,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再次获评为国家级优秀(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据了解,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引进和孵化科技类企业和团队70多家,正在孵化的初创团队30多个。佛山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各个创新平台的作用,促进创业发展。
牵红线政府“穿针引线”助力人才“大展拳脚”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嘹亮吹响,佛山“人才红利”的步步落实,在佛山高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千里马”与“伯乐”相遇的故事频频发生。无论是企业,还是各大创业孵化园区,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载体正吸引着一批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共同选择佛高区,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
2014年,峰合科技领头人杨云峰带着在芬兰研发的精密喷射成形技术回国创业,当时,佛山的产业发展态势吸引了杨云峰的眼球。“我需要一个制造业密集且发达的地区,希望通过这项技术,拉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时,让这项技术实实在在地进行产业化,所以我来到了佛山高新区。”杨云峰就这样组建团队注册成立峰合科技,落户佛高区力合(佛山)科技园内。
目前,佛山高新区及各级政府正尽力做好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并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为新技术的应用穿针引线。各级人才部门也会不时到访,询问企业有无困难需要解决。这一切,为峰合科技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多力量,杨云峰希望,在政府部门的“穿针引线”下,峰合科技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能推广应用至更多企业,共同推动佛高区的“智造”水平。“5年内我们要将精密喷射成形技术推向若干个百亿级的高端应用市场,未来,公司要力争进入世界500强。”他相信,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峰合科技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会给企业带来一片发展的“蓝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举行的2017国际创业人才佛山交流会暨项目路演及对接会,美国贝尔实验室、美国科学之星与佛山本土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基于超声波和压电传感器的新型无限充电系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项目、电池直趋式的音响系统等多个项目有望落户佛山。
多年以来,一批批引领时代的创新人才落户佛山高新区。以力合(佛山)科技园为例,作为清华校友落户佛山的重要站点,该科技园每年均组织全球清华校友佛山行等高端人才交流活动,吸引清华校友将优质项目带到佛山。目前,园区已经孵化培育企业90家,其中许多是清华校友创办的企业。
佛山高新区正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构建开放式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不断充实壮大科研创新力量。在众多要素的引领下,佛高区正以搭平台、强服务广泛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科技资源加速聚集。
案例
国视精密:创新资源+人才团队=实力新生企业
在佛山市高明金荣华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简称“金荣华乐”)的厂房内,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喷涂、抛光、打砂等工序,机器人应用的步子在这里已经迈开。接下来,金荣华乐将开展自动上下料折弯项目和自动碰焊项目,推进企业升级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在金属制品行业沉淀了17年之久的企业,其自动化项目合作方却是一家成立仅一年的新生企业——佛山国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国视精密”)。
国视精密坐落于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主要从事视觉检测、工厂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三个板块的业务。公司扎根珠三角地区,为庞大的制造企业群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包括视觉检测、非标自动化流水线设计方案。
今年8月,在力合(佛山)科技园举行的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暨智能化技术改造现场会,恰好促成金荣华乐和国视精密的“牵手”。据介绍,目前双方正在开展两个合作项目。
一个是自动上下料折弯项目。国视精密相关负责人邓帼英介绍:“全自动上下料折弯机大概需要700万元左右,成本高昂,而通过我们的3轴模组结构搭配传感器和运动控制卡后,基本能实现自动上下料功能,但成本却大大缩减,同时会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个是自动碰焊项目。通过电缸模组配合PLC编程来实现走位控制,同时与碰焊机通信达到自动碰焊的目的,该项目一秒可实现碰焊2次,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精度。
是什么让国视精密这家新生企业成功吸引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眼球?在国视精密看来,其底气在于创新资源。
国视精密创始团队源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光学精密制造与测量实验室,在力合(佛山)科技园的协助下,2016年,国视精密在佛山高新区成立,同时吸纳了来自武汉、广州的专业人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技术团队正是公司的核心资源和成功基础。
当前,该公司团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顶级的研究成果,公司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端装备及工业领域,重点解决复杂的产品检测、工厂自动化改造以及自动化流水线方案。而除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仪器科学及技术团队外,公司还引进了近20名设计工程师,包括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电气设计师等。
仅经过一年的发展,国视精密已与多家世界顶级企业开展合作,包括博世力士乐、FESTO费世拓、西克、爱普生、OP等。以佛山高新区为平台、先进技术为基石、创新团队为核心、世界顶级合作伙伴为后盾,国视精密信心满满。邓帼英表示:“国视精密力争在2018年至少为30家企业服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声音
资源高度集聚创业氛围浓厚
北京指尖天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洁:
在我看来,佛山创新创业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扎实,而佛山高新区则有着众多创新创业平台、科研机构、孵化器等,创业氛围十分浓厚。12月4日我们参观了力合(佛山)科技园和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园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高度集聚的创新资源、浓厚的创业氛围都是吸引我前来寻求合作的原因。我们团队与国家天文台一同扎根中国西部6年有余,专注于天文科技研究,希望我们的项目可以在佛山高新区落地。
文/珠江时报记者陆惠嫦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主办单位: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