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3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赛道持续火热。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产学研交流,近日,以“共建钠电产业链,共谋储能新格局”为主题的首届新型储能旗舰论坛暨第十五期大湾区汽车创新论坛在佛山仙湖实验室举行。
本届论坛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
论坛上,新型储能钠电领域链主企业、高等院校、省实验室的一线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省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等,就储能最新科研成果、技术装备研究进展、工程应用实例、项目管理经验等作专题报告分享。同时,就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和立项管理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首届新型储能旗舰论坛暨第十五期大湾区汽车创新论坛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圆桌论坛。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开发安全可靠、性能优越的钠离子电池,可以有效缓解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和锂资源不足的现状。”在佛山仙湖实验室研究人员、钠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博士宋江平看来,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同,制备工艺相似,虽然能量密度略低,但是在资源、成本、安全性、低温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杨成浩则表示,将瞄准万亿储能市场,打造支持各类用途电池的正极材料,杨教授团队已在广东和福建搭建年产10000吨的前驱体生产线,进行生物质基硬炭负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并将在8月下旬建成2000吨高温碳化线。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李伟善剖析了钠离子电池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电解液设计方案和电极/电解液相容性问题的界面膜设计方案。李教授认为,从能量密度和成本考虑,层状氧化物正极、碳酸酯基电解液、硬碳负极体系是钠离子电池的可行选择。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电池测试验证中心高工崔义则认为,联盟可以通过厂商送样或购买的方式,召集不同厂商量产产品,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评测电池性能,推进钠电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
论坛还围绕钠离子电池的储能应用及其材料体系技术路线发展趋势展开圆桌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多角度探讨了钠电产业未来发展,并讨论了钠电池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电池原材料供应和新能源储能产业等行业关键问题。专家们普遍认为,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不断发展,未来,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主办单位: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