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三场平行分论坛同时进行,围绕“湾区建设与媒体融合创新”“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等议题,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融合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明确媒体推动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的使命与行动。
升级
借力港澳推动行业标准建设
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王珺接受佛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要更好地发挥港澳在国家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佛山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与港澳对接,推动佛山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就在峰会开幕前两周,王珺到港澳开展调研,其中香港提出“再工业化”的设想。王珺认为,香港“再工业化”需要空间,佛山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近年来又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先进装备产业,今后在承接香港创新和研发成果转化上具备优势。
打铁也要自身硬。王珺认为,佛山要对接港澳资源,首先要提升自身水平,特别是在提高行业标准上下功夫。港澳地区在长期的国际化发展中,形成广泛的商贸、金融联系,也积累了国际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港澳行业商协会制定的标准普遍比内地高,获得北美、欧洲等国家市场的认可。佛山要用好这个资源推动行业商协会对接,实现规则对接、互相认证、共建平台、形成合力,才有助于引导企业更好对外发展。
青年
佛澳应共建青年交流合作机制
“广大澳门青年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桂平表示,三地政府机构、媒体及社会各界等应推动青年工作稳步发展,共同关心青年现实需要,鼓励他们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到大湾区求学就业、创新创业,迎接“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和进步。
叶桂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佛山与澳门有很深渊源,澳门本地就有不少佛山籍青年。今后要加快构建两地青年交流合作机制,多开展活动促进交流合作,让澳门青年有更多机会回到家乡创新创业。同时借助这一机制引入葡语系国家青年,把他们也带到佛山,结合各自发展目标,在佛山寻找到发展机会。
在他看来,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民营企业众多,今后可以探索在企业内建立培训基地,为港澳青年提供工作实习经验的机会。
澳门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李卉茵说,自己在广州出身、在澳门生活、现在香港创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青年,为了让世界听到更多年轻人的声音,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已经做了3场万人以上的活动。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之下,香港和澳门青年要更主动认识大湾区、认识自己的国家。要注意打破自己心里的条条框框,特别是当前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便利程度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港澳青年更要主动走出来在大湾区的平台上寻找更多机会。”李卉茵说。
文化
澳门佛山共同打造粤剧《镜海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澳门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不同族群、不同文化汇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澳门要探索构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 的交流合作基地,这实际上为澳门融入‘人文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说。
穆欣欣表示,为融入“人文湾区”建设,澳门将加强与葡语国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两个方向的合作,其中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深度文化合作正在推进,由澳门文化局和佛山粤剧院联手打造的粤剧《镜海魂》即将上演,就是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深度文化合作的最好例证。
《镜海魂》 该剧改编自澳门作家创作的同名京剧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李新华执笔、澳门文化局出品、佛山粤剧院制作演出,澳门著名粤剧文武生朱振华、佛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李淑勤联袂主演。穆欣欣说,澳门即将举办第三十届澳门艺术节,《镜海魂》将于6月1日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上演。
香港商报社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陈寅表示,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等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所体现的敢为人先、开放兼容、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建设“人文湾区”的精神灯塔,大湾区各城市要秉持亲和、务实、创新理念共塑湾区人文精神。
“我们要着力发掘大湾区在近代以来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人物故事,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借此充分体现中国融入世界文明的历史选择。”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
人文
以开放包容的价值观构筑“人文湾区”内涵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面向太平洋的湾区,这个片区的历史文明带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早在19世纪50年代,广东海上疍家人就坐着七条渔船,沿着洋流从广东航行到美洲西海岸。其后,香港是世界各国轮船停靠的码头,加拿大村、巴西村、牙买加村等整村移民出国的村庄遍布湾区,世界大历史都有广东人的身影。”
熊育群说,鲜明的海洋文明特性,塑造了大湾区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性格和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建设“人文湾区”,要进一步发扬兼容并蓄的海洋特性,让多元文明在湾区融合、新生,让多元包容的人类现代文明价值观念和社会形态成为人文湾区的核心要素。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说,要建设“人文湾区”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对接,其中就包括做好文化和海运的对接。“大湾区是全球海运、集装箱分发最集中的地方,蕴含了极大的海运经济能量,要利用海洋经济和海运文化,打造一个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新起点。”赵随意说。
凤凰卫视咨询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认为,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开放年轻进取的现代文化,以及未来精神,共同构成了大湾区人文精神的内涵,立足雄厚的人文基础,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人文湾区”,还要在发扬和传承人文基础的同时,厚植人文精神,激荡开放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