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南方+
导语:硬科技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近年来,佛山高新区作为带动佛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引擎,涌现出了一批在高端技术领域等“硬”科技上有硬实力的典型代表企业。它们共同用科技创新支撑起佛山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佛山高新区联合南方+佛山频道走访了一批行业赛道明星企业,解码“硬”科技企业背后的创新密码,敬请垂注。
岁末年终,在广东东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立新材料”),全国各地的订单蜂拥而至,数条生产线正火热开工;涂布车间里,多名穿着“无尘服”的工人们正在忙碌……巨大的机器轰鸣声里,源源不断产出电子保护膜、光学保护膜、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
一张看似普通的“薄膜”,可以“穿”在电子元件、医疗仪器、新能源电池、智慧家电等各类产品身上。背后的科技含金量有多高?它们可以说是处于保护膜的“金字塔尖”。
东立新材料2012年成立,是国内首家成立之初即定位电子保护膜的新材料企业。扎根佛山高新区顺德园多年,它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和技术迈向更高端的价值链,不仅屡次解决行业痛点,还打破国外部分技术长期垄断,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自研技术形成行业壁垒
在东立新材料,“硬科技”数不胜数:
PE玻璃盖板保护膜,晶点少、异物少,析出物少,可以广泛应用于触摸屏领域、背光模组以及光学片材等,通用性极广;
低晶点电子级薄膜,利用精细膜泡控制技术和高效过滤系统,达到接近无晶点化要求;
PVD镀膜保护膜,单面涂布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制作而成,最高可耐高温200℃,且高温工序后无残留;
超薄双面胶带,厚度仅为3-4μm,相当于人头发的1/20,在业内罕见;
目前行业内首家可同时研发生产新能源领域用的刻码胶带、喷码胶带、终止胶带和间隔胶带的企业……
在东立新材料,“硬科技”数不胜数。南方+ 刘明 拍摄
但回溯10多年前的时光,东立新材料涉足电子保护膜行业充满机缘。
“虽然是转型,但我们企业创始人在这一行有20多年的积淀。”东立新材料副总经理柯跃虎回忆,此前企业创始人一直在建材保护膜领域深耕,但认为低端保护膜并非长远之计,一直在思考如何转型升级。
转型意味着公司要走出舒适圈,重新开疆拓土。2008年前后,企业创始人发现,随着国内电子产业的转移,电子保护膜市场将是一片蓝海。
市场有多大呢?举个例子,生产一部手机就要使用20—25㎡电子保护膜,相当于一个客厅这么大。而在2008年全国手机产量就已超5.5亿台,产量还在逐年上升。
市场的发展需求大,是企业不断投入和创新的推动力。于是2012年, 致力于做大做强电子保护膜的企业——东立新材料诞生。第二年,东立新材料技术就实现稳定,并成为华为、富士康、三星和OPPO等知名名牌手机的注册供应商。
2014年,东立新材料又向更高难度的光学保护膜进军。经过两年摸索,其自主研发的光学保护膜完全取代了日韩产品。到2016年,光学保护膜就实现了盈利。
东立新材料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方+ 刘明 拍摄
创新的步伐从未停下。东立新材料又像一台永动机一样创新动力十足,开始攀登“金字塔尖”——功能膜材料。
要知道,新材料产业不仅位列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在众多新材料中,功能膜材料如同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因其广泛的应用范围而对整个产业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成为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东立新材料自研生产的3C电子产品用的超薄双面胶带、遮光胶带、OCA、防爆膜及新能源锂电池用的终止胶带、刻码胶带等,都已获得多家电子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的检测认定。
除了保护膜和功能膜,东立新材料还研究压敏胶粘剂。
电子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压敏胶粘剂多种多样,从普通常温感压型、溶剂型压敏胶,再到耐200度高温压敏胶、可消静电的压敏胶、水性环保的压敏胶、无溶剂压敏胶、耐电解液压敏胶等,东立新材料均投入大量资源去深入研究。
“在胶水特性方面,易贴、易撕、不残胶是基本要求,根据客户制程的不同需求,具备多功能化才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柯跃虎介绍,东立新材料目前自主研发生产了耐温、抗静电、薄涂高粘、耐电解液等特殊性能的各种保护膜和功能胶带用的压敏胶粘剂,可替代日本、韩国的进口材料,解决了在高端压敏胶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持续创新勇闯新领域
十多年间,东立新材料凭借对创新的执着,屡屡爬坡过坎,已成长为专业的电子保护膜供应商。
投资办厂、扩大规模……稳健发展至今,它也从最初租赁的村级工业厂房,到如今拥有了现代化智能工厂的总部基地,并在深圳、江苏昆山以及越南分别设有分公司及子公司,产销还实现每年30%以上的增长。
2023年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东立新材料仍逆市而上,年产值超过3.5亿元。另外在新能源胶带方面,东立新材料已成为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指定供应商。
企业欣欣向荣的背后,离不开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
柯跃虎介绍,目前东立新材料的研发团队共5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500万元。截至目前,东立新材料已拥有授权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
连月来,研发人员又在忙着新的技术研发——
将电子级薄膜技术引入到普通保护膜领域,提升整体保护膜质量水平,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同时开发具有耐电解液性能橡胶型胶水、热熔型胶水,满足新能源客户开发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的需求;
开发具有可降解的功能性材料,达到保护膜可生物降解;
针对电子、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正在开发极少晶点保护膜、低析出真空镀膜保护膜、石墨散热片超薄胶带、热压型新能源绝缘胶带、半导体切割及研磨用胶带……
随着人工智能(AI)、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高功率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子产品的发展也逐渐微型化、轻薄化、集成化。东立新材料也从目前的3C电子和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扩展到汽车、偏光片、半导体、新能源储能电池等领域。
“未来东立新材料还将新增6条生产线,来满足新能源领域快速增长的功能胶带的需求,并向着上市的目标奔去。”柯跃虎透露。
主办单位: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