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1 本网
2022年,佛山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科技部火炬中心的重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锚定全市“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聚焦“一区一园一城”建设任务,积极融入“双十”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推动高新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持续有力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党建统领高新区的改革发展,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切实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开展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20次、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建立“政治学习日”制度,全年开展政治学习日28次。落实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支部书记“上讲台”,分别围绕提升“政治三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为全体党员讲党课,进一步强化党员政治意识,筑牢对党忠诚之魂。二是突出理论武装,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抓紧抓实。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个月来,高新区相继召开了党工委会议、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以及党的二十大专题辅导报告会,不断提升学习深度,营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领导班子带头下基层服务企业204次,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三是突出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以“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纯洁”为主题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主要领导上讲台为全体党员讲授廉政党课。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深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组织集中观看家风主题微电影《桥》;到高明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开展廉洁家访,引导干部家属当好“贤内助”“廉内助”。紧盯重大工程项目,加强对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开展重大工程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审计。
(四)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提质量上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化、专业化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一是深化建设孵化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建设力合科创加速器、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中发兆创科技园等一批技术转化服务平台。2022年新增1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拥有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17个、国家级孵化器2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二是营造双创升级和成果转化良好氛围。连续7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促进310余家港澳台企业在广东落地发展;连续4年承办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佛山站)活动,推动20多项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佛山高新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能。三是推进高质量就业。积极开展国家“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活动,推动重点创新平台、专精特新企业和高等院校开发设立更多科研助理岗位聘用应届高校毕业生,落实科研助理岗位招聘758人,完成任务指标126.33%,得到科技部、省科技厅表扬肯定。
(五)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坚持以培育高成长企业为重点,加快构筑“高企-瞪羚-独角兽”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局面。一是推动科技型企业“铺天盖地”。今年高新区获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计1894家,全国排名第14,较去年进步11名次。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制定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质增效工作方案,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产业“主力军”,2022年度高新区高企数量预计达到4116家,较往年增长超500家。三是推动高成长企业“顶天立地”,持续深化瞪羚、独角兽(潜在)企业遴选培育工作,累计认定扶持瞪羚企业156家,孵化潜在、种子独角兽4家,新增1家估值近30亿元的潜在独角兽企业。20家高新区企业入选全国“创新积分500”企业名单;34家企业入围2022年度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占全市37.8%。
(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为方向,促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等建设,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相互融合。禅城园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华润数科、腾讯云、小米智能等项目相继落地;南海园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产业积极打造仙湖氢谷,聚焦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明园打造复合型经济发展主阵地,着力推进海天“绿色之路”产业智造示范园、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等现代产业平台建设。二是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牵头制定《促进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对落地企业项目最高资助一亿元。三水园以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作为起步区,重点布局引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围绕未来产业开展科技招商。深度布局北上深招商渠道,推动122个投资超亿元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额约1243亿元,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电子核心、智能家居、新材料等行业,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七)做实做优人才服务工作。坚持以引育高层次人才为支撑,全力营造一流人才创新生态,推动“人产城文”高质量融合发展。一是积极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全力打造30平方公里的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按照“一核、三城、四园、多圈层”的空间总体架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四大特色产业园。人才创新灯塔社区建设有力推进,灯塔科创中心、万洋科创园、平安创智港等多个重大项目全面动工。二是推进人才团队项目落地见效。连续第三年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引进扶持工作,立项扶持人才团队27个,资助金额达9100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次近百名。三是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发挥佛山人才集团和省级人才驿站作用,逐步开展人才测评咨询、人才大数据、人才培训、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等公共服务。加强人才配套设施建设,140套创智湾公寓投入使用,810套创智湾花园已破土动工。
(八)积极构建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为突破,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一是深入实施全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与工商银行佛山分行深化合作,共建“国字号”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通过设立专属产品、安排专属资金、提供专属服务,持续为佛山高新区内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并为高新区企业配置专属300亿信贷资金规模,保障园区内企业资金需求。二是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作用。在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设立高新区专区,共吸引26家金融机构进驻,发布金融产品84个,其中为高新区企业专属优惠产品12款,259家企业提出融资需求近7亿元。目前,省内多家国家高新区正积极借鉴佛山经验,谋划建设“中小融平台”专区。三是推动上市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全市上市企业数为74家,其中高新区37家,集聚了全市一半的上市企业,实现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全覆盖。2022年佛山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2家,占全市的50%。四是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整合一区五园和社会资金力量,先后设立高鑫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中科数智创业投资(佛山)基金、广东猎投基金等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2022年,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增报备项目43个,累计报备项目106个,融资金额超8.4亿元;融担贷合作金融机构达到7家,扶持佛山高新区内中小微企业9家,放款5260万元。
二、存在问题
高新区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一是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产业层级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造多、创造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虽然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等涌现出一些亮点,但整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二是人才瓶颈、制约凸显,人才政策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对中小微企业大量需求的技术人才、产业工人不够重视,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三是创新能力供给不足,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以及产品研发和工艺提升等的技术服务供给不足,企业依靠内部研发为主,难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佛山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坚持发展硬科技和提升软服务两手抓,推动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新区制造业境界跃升,努力成为全国制造业标杆,全球制造业样本。
(一)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学习日,持续抓好模范支部、模范机关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深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保障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有研(广东)新材料研究院、佛山桃园先进装备制造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的科技研发水平,参与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等多元主体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三)大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以佛北战新产业园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推进高新区内众多的创新型园区集群化建设和发展,强化园区的产业联动、政策联动、要素联动和创新联动,形成活力迸发的园区建设新局面。
(四)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灯塔社区提质升级,加快建成一批研发总部、孵化平台、科研中心,靶向引进国内外尖端人才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形成高端人才聚集、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富集的新增长极,争创建国家级创新街区。积极争取科技部火炬中心支持,持续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等活动,搭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
(五)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更多国家级产业集群和省级特色产业园。打造智造场景创新试验区,组建佛山高新区新技术应用场景创新中心,通过引进场景创新技术企业布局区域总部,提升制造业境界,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六)加快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遴选认定与政策兑现工作。推动引导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资本市场等社会机构参与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好苗子”企业集聚,加快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七)构建特色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围绕高成长企业、高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次提供个性化全方位赋能服务,全面深入开展优化企业服务“五个一”行动。同时,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效能,与中国工商银行佛山分行合作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高成长科技企业培育库。探索推出更多高新区专属产品和服务,整合金融服务资源,为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对接平台。
主办单位: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